时候高了不少。
跟姜校长成为了同事,两个相处的时间就多了,关系愈发亲近。唯一感觉
别扭的是,姜校长经常把她叫到家里,对她「动手动脚」。从拥抱、互摸房,
发展到亲嘴、抠,后来姜校长甚至津津有味地舔她的
,还苦苦央求刘桂芬也
舔她……
考虑到姜校长是自己的领导,同时也真心实意地对她好,刘桂芬难以拒绝,
一步步沦陷,可她实在忍受不了姜校长胯间的气味,怎么也下不了嘴。虽然姜校
长舔得她很舒服,可毕竟少了那个物件,没法彻底满足她,刘桂芬还是希望
得到男的关
。
而且刘桂芬发现,姜校长并不是只有她一个「」,不管是学校里还是社
会上,她都有来往密切的友,这也让刘桂芬有点心理不平衡。尽管姜校长对刘
桂芬的开发不遗余力,但刘桂芬并没有变成同恋,甚至连双
恋都算不上。刘
桂芬只是在生理上接受了同之间的
行为,但心理上还是渴望男
……只是,
她守寡后,男们为了避嫌,都对她敬而远之。
刘桂芬对郑书记真是感恩戴德,可正如俗话所说「无事献殷勤,非即盗」,
她很快就发现,郑书记在打她的主意。
郑书记经常到家里来,以工会的名义来「送温暖」,但那说话的语气、不寻
常的眼神`l`t`xs`fb.c`o`m和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,刘桂芬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?她不敢得罪这
位有权有势的厂领导,毕竟在他手下工作,关系处理不好难保以后领导不给她穿
小鞋。
一个寡拉扯两个孩子,
子的艰难可想而知。如果没有组织的关怀,单靠
刘桂芬自己很是吃力。何况两个孩子也在工厂的子弟小学读书,加上自己的工作
好坏和考核,方方面面都需要找一个像郑书记这样的靠山。
四十多岁的郑书记长得白白净净,戴一副金丝眼镜,穿着得体的中山装,知
识渊博出成章,儒雅有风度,还有着厂领导的威严和沉稳。这些都跟侯永贵截
然不同,对刘桂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,让她只能仰视,不敢反抗他的意志。
于是,刘桂芬一点点地沦陷,终于成为了郑书记的地下。
郑书记是场老手,玩弄
绝不仅仅是发泄
欲那么简单,他会像对待鲜
花一样用心地欣赏、鉴赏瓷器般认真把玩、逗弄宠物似的耐心调教,让如沐
春风般身心俱醉。
郑书记就像一个大师,教会了刘桂芬很多在床上伺候男
的花样技巧,
让她大开眼界的同时,也从开始的半推半就逐渐变成沉溺其中。在郑书记的雨露
滋润下,本就长得漂亮的刘桂芬更加艳光四,浑身上下由里到外散发出少
的
迷风韵。
然而,郑书记不只刘桂芬一个,更不可能离婚娶她这样一个寡
。何况
他要顾忌名声,怕被发现,也不能跟她频繁幽会。而且男
都喜新厌旧,新鲜
劲一过,郑书记对刘桂芬就不怎么上心了。刘桂芬是,又不好意思上赶着去
纠缠他,遭遇冷落后,心中便越来越不满。
侯永贵有一个哥哥叫侯永福,在吴海县机械厂工作,弟弟去世后,他就经常
到刘桂芬家里帮着一些脏活累活。兄弟之间互相帮衬,说起来也是合
合理,
可侯永福的老婆夏金凤不这么想,总觉得自己男另有所图,想要勾搭年轻漂亮
的弟媳。
夏金凤长相普通,格却很泼辣。她只有一个儿子侯卫国,比侯卫东大两岁,
两个堂兄弟好得跟亲兄弟似的,小的时候一块儿玩,大了就一起出去打架。
常言道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郑书记自认为跟刘桂芬的藏得隐秘,可
也传出来了风言风语。夏金凤知道后,更是对侯永福不放心,生怕丈夫迷上了那
个狐狸。
本来侯永福开始并没什么想法,只是想帮衬一下亲弟弟的家庭,可架不住妻
子没完没了的指桑骂槐和冷嘲热讽,就产生了逆反心理。正好刘桂芬对郑书记越
来越心生不满,而和大伯子却渐渐地久生
,在赌气和报复心理的加持下,真
的就和侯永福搞在了一起。
对于贞
这种事,只有守得住和守不住的区别。第一次偷
往往要经过
激烈而又复杂的心理斗争,一旦失身后,也就罐子
摔了,再跟第二个男
偷
,便容易得多。郑书记那边不冷不热,侯永福这里却可以随叫随到,刘桂芬的
感逐渐偏移了。
侯永福跟弟弟一样,都是工阶级,在床上的工作作风也是大胆直接、简单
粗。这就跟郑书记这种道貌岸然的官员大为不同,没有那种慢工出细活的耐心,
也没有漫长前戏的隔靴搔痒,加上本钱大、时间久、冲击力强,反而让刘桂芬觉
得更酣畅淋漓。
一个的心里很难同时装下两个男
,顾此难免失彼,刘桂芬跟大伯子打
得火热,跟郑书记那边便若即若离。郑书记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,不过他
倒也不太在意,反正他的不止一个。其实刘桂芬对郑书记也旧
难忘,而且
因为脚踩两只船对郑书记心生愧疚,在他偶尔心血来跟她幽会时变得更加温柔
体贴,不再像怨般说些不满的话。
常言道,寡门前是非多,侯永福在弟媳
家里经常出没,怎能瞒得过
民
群众雪亮的眼睛?没事还能给你编排出桃色新闻,何况他们真有事?纸里包不住
火,夏金凤很快就发现了,她到侯永福的单位大吵大闹,
着机械厂以生活
作风问题开除了丈夫,然后决绝地离婚,之后竟然不知所踪。侯永福在当地坏了
名声,一气之下离开伤心地去了南方打工。
家庭裂又被亲生父母抛弃,侯卫国差点自
自弃成为街
混子,是刘桂芬
收留了这个侄子,拿他当亲儿子对待。
梁园虽好,终归不是自己的家,侯卫国感恩婶子,高中时却一直住校,后来
考上了警校。
侯永贵死后,侯卫东直到小学毕业才跟姐姐互换了房间,侯小英搬到主卧和
母亲睡,侯卫东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。
母俩在被窝里无话不谈,侯小英听到外面的传言,向妈妈求证。开始的时
候刘桂芬还百般否认,但侯小英心思很细腻,从家里的蛛丝马迹上就能推断个八
九不离十,让刘桂芬有难辩。
有句俗话叫「贼不打三年自招」,说的就是一个有了心事总想跟
分享。
刘桂芬的心里话没法对别讲,
儿倒是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。毕竟,自己的亲
生儿,跟自己不会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