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大场面的皇后,很快就调整好了表。
“你若喜欢,便收下吧。”她微微点,语气淡然,但眼睛却偷偷瞥了一眼那支玉势。
佩姬欣喜地叩首谢恩,小心地将玉势收袖中。她抬起
,发现皇后正似有所思地看着她,那双凤眸中透着探究的目光。
“不知佩姬姑娘出身何处?家中可还有亲?”杜语嫣开
询问,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好奇与关切。
佩姬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,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。她缓缓讲述了自己的身世:
“婢出身寒微,祖辈是江浙一带的蚕农。母亲在我七岁时因病去世,父亲无力抚养,只得将我卖给当地的牙婆。那牙婆将我送到苏州一家名为锦绣坊的青楼,教授琴棋书画与闺房之事。”
说到这里,佩姬停顿了一下,目光变得幽远:“十年苦练,只为成为合格的瘦马。十八岁那年,一位北方的富商看中了我,花重金将我赎出,带回京城。”
“那位富商原打算把我送给朝廷某位大臣,不料遇上了肃王。肃王见我通琴艺与按摩之道,便索
要了过去。我在肃王府中小住了半年,直到近肃王得知娘娘喜欢我的手艺,便命
将我送来侍奉娘娘。”
佩姬说完,恭敬地低下,继续补充道:“能在后宫得娘娘庇护,已是
婢三生有幸。相比那些流落街
的姐妹们,或是沦为军
、窑姐儿的
们,
婢的命运已经算得上是极好的了。”
这番话说得诚恳真挚,既没有过多抱怨过往的不幸,也没有刻意讨好皇后的意思,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名曾经的风尘子应有的识趣与感恩。
杜语嫣静静地听着,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同与怜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