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内的空虚与外的快意
错拉扯,反倒
出更强烈的渴求。
那种欲得不得的窒息感,几乎要将她推到崩溃。
就在她快要失声哭出的瞬间,耳畔忽然传来一声低低的笑:
“怕我今晚不够温柔?”
祂的声音极轻极柔,不像神,更像一个耐心的牧者,在哄一初次发
的小雌兽,。
青霁唇瓣颤抖,尚未来得及言语,却在空虚与湿腻的双重折磨下失控颤缩,像失禁般一
花
不断溢出。
她慌地想并紧双腿,却怎么也兜不住,只能眼睁睁看着温热的
体顺着鹿毛汩汩流下,淌过小腿,濡湿了脚趾。
就在此时,一道雾光悄然自她背后升起。
银色光华落在她的肩胛与腰窝之间,带着熟悉的温柔触感,却同样不可抗拒。
——掌观仍在榻旁打坐。
而她,早已被梦境整个吞没。
白鹿不再是身下坐骑。
祂俯下身,鹿首抵住她的肩,鼻息温热而沉稳,安抚却坚决地将她圈在背上。
前蹄缓落在她大腿外侧,稳稳固定住她的姿势,让她像被困在柔间的小兽,哪怕想挪动半分也不可能。
随后,祂的唇舌一路落下,亲吻她的耳根、胸、下腹,吻得极轻极慢,仿佛在用心记住她的每一道曲线。
在这不同寻常的温柔侍奉下,等那角状之器贴上她时,她整个身子已经软到能拧出水来。
起初,神极其温柔,只在她耳畔低声安抚,缓缓挤,像将一尾幼鹿引
温润的池水,任她的身体一点点去适应。
青霁的指尖无力地攥着叶,直到
器
至宫
,她才轻轻颤抖着吐出一
气,像被风吹散的花瓣。
祂低下,在她耳边呼气,轻声道:“乖,不会疼。”
话音里尽是耐心,动作仍旧缓慢,仿佛真只想与她相拥相合。
青霁眼角泪光潋滟,身子在祂怀中逐渐松软。她以为今夜就这样过去了,温柔得几乎像梦里的抚慰。
可当祂至宫
,鹿蹄搭上她纤瘦的肩骨,将她正面压向鹿身时,一切都变了。
祂像骤然改了心意,不再温顺,而是猛然顶撞、、旋转。
那器物不知疲倦地,昨夜才被粗
打开的宫
尚未来得及合拢,又一次颤巍巍地被贯穿撑开。
青霁措手不及,哭出声来:“不……别进那么……那里不行……”
可她根本无从抗拒,仿佛被骗陷阱的小兽。
那粗大器像
长了眼睛,熟练地直捣她最处的软
,每一次重重一撞,都直捣要害,激得整片
痉挛不止。
白鹿下身动作不停,俯下,轻轻叼住她的
尖,那触感不像
类,带着石砂纸的质感和凹凸不平的凸起。
粗糙却温热的舌面在胸前来回摩挲,既是刮磨,又是安抚。
青霁胸立刻涌起一阵涨麻,像被温水催熟;白软的
团鼓胀发热,小小却丰润的
脯在持续的吮吸下颤动不止。
胸前的酥麻与身下的钝重叠加在一起,下体被贯得死死,欲堵在
处找不到出
,反倒
得
脉逆冲。
她胸忽然一热,
尖在持续的吸吮中越发胀痛,终于在一声呜咽里猛地
出
白,顺着
尖溅湿了白鹿的唇舌。
祂低低一声满足的鼻音,舌尖更仔细地舔舐吮吸,将溢出的汁一点点温柔收走,可那
水源源不绝,哪怕祂耐心舔舐,仍旧有细细的
白顺着
尖淌落,沾湿了她胸前与鹿颈的毛。
青霁全身止不住地战栗,尖被叼得一缩一缩,泌出的
汁越涌越急,仿佛她的身体不再属于自己,而是被祂
成了一具只会泻水、只会孕育的母兽。
她羞耻地抽泣着,却仍被钉在那片梦地上,温热的与体
织成一片腥湿,将周身都氤氲得腥湿不堪。
她猛然惊醒。
外间微亮,窗前浮着一层淡雾。掌观已不在,榻旁只留下一枚符纸。
纸上字迹苍劲:
“你若真被选中,我不会拦你。”
青霁怔怔望着那句字,喉咙发紧,手脚冰凉。
忽然,胸前一阵湿意袭来。低望去,
尖正一滴滴渗出
白,浸湿了衣襟。那并非梦中的错觉,而是真实泄出的痕迹。
她仓促抬手去按,却仍能感觉到丹田处一
温热灵息在缓缓跳动,仿佛与胸
的滴
相呼应。
腹部比昨夜更隆起。手掌复上去,一道细微却坚定的心跳,从体内轻轻回应。
不是她的。
是神种的。
第12章 掌观番外 夜守
是什么时候起,她觉得不对了呢?
前,她察觉后山禁地有
触动过她的结界。
然而四野寂静,无半点邪气,唯有冰玉冷泉石上残留一缕冰凉气息。
松针潭水清寒百丈,那是凡该去的地方吗?
是谁在其中寻求心安?
又是何时,她察觉那身影竟是自己最疼的孩子
?
是在经堂中吗?
小青霁低首持经,神色却郁郁难掩;是她少亭亭玉立,眉眼间却浮起不合年岁的妩媚时?
她的呼吸一比一
急促,不似静修之气,反更像一缕雌
的幽香,在灵息间若隐若现。
已有院中弟子低声进言:“观主,青霁近来经诵时常失神,气息似也有些……异样。”
她当场斥道:“休得妄言!那孩子清心如昔,岂容胡揣度。”
可转过身后,她的目光却久久停在经堂中的那道纤影上。
修道百年,她自信看不差,青霁的眼神依旧澄澈清亮,不见半点魔念,只有被压抑的痛与惶惑。
然而……她心底清楚,那孩子,确实有哪里变了。
今更是如此。经声未终,殿中忽弥散一缕异香,不似檀烟,却较檀烟更为浓烈。掌观心
一震,只得将她独自唤至廊下。
晨雾未消,石阶静寂。青霁垂首而行,步履微虚,身上那掩不去的鹿息扑面而来,使她恍惚间忆起旧
。
然青霁与那终是不同。那
清姿绮艳,风流不羁;而青霁却安静澄澈,虔心如一,美好得宛如一株清净莲芽。
她是自己亲手抱山门的孩子。当初见她骨相纯澈,便取名“青霁”,盼她如晨霭初晴,道心通明,不染尘垢。
这些年,她亲眼看着这孩子长大:从稚束发,到与师姊妹拌嘴的青涩少
,再到端谨沉静的
修。
那是她最放心的弟子,本该如一株清莲,稳稳开在经坛与净室之间。
去年,她还亲道过:“小青霁心
已定,可接我衣冠。”
思及此处,掌观胸一酸。她明白,这孩子的气息已然遮掩不住。于是,当夜,她亲自持符守于静室,决定看清这一切。
并非欲窥,而是怕这孩子孤身一。若真被神选中,至少还有自己在旁守着。
静室内,灯火摇曳。
青霁批衣端坐榻上,低声诵《净思诀》。
她的姿态依旧端谨,双膝并拢,手指在袖中捻诀,宛如清莲收拢花瓣。
掌观盘膝坐于榻前,气息沉定,心底却罕有地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