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玥儿刚伸出的腿脚一顿,蔡鞗忙将绿桃拉到身后。更多小说 ltxsba.top
“前些嫂嫂前往镇江,此时正是多雨时节,五弟以为嫂嫂会与三兄多多聚上几
,没想到会在此处遇见了嫂嫂。”
说着蔡鞗又是一礼,对面的纸伞微微扬起露出致面孔,看着细腻白
肌肤,蔡鞗心下一阵感叹,面上却未有露出任何异样。看着比自己矮了一
的蔡鞗,张玥儿也露出淡淡笑意。
“你三兄本是想着嫂嫂可以多留在镇江些时,五弟也知此时正是夏税之时,私
终究比不得夏税重要。”
蔡鞗微笑点,又叹气道:“嫂嫂说的是,蔡家田产较多,每年两税时都是最为忙碌之时,嫂嫂也需注意些身体才是,莫要太过劳累。”
又抱拳一礼,准备就此别过。
“此时正下着雨水,五弟也不耽搁了嫂嫂城休息。”
张玥儿微笑点,又说了几句不痛不痒话语,两
这才相互别过,看着十七搀扶着蔡鞗爬上战马,领着数十骑远去……
“苏眉……”
张玥儿莫名的有些落魄,直到数十骑远去才钻
车中,马车也再次向杭州城缓缓移动……
数十骑纵马狂奔,蔡鞗抬感受着蒙蒙细雨,抬臂挥动马鞭。
“驾!”
绿桃比他年长几岁,见他加快马,唯恐路滑伤到了他,忙快踢动了两下马腹。
“少爷……少爷……”
听着她呼喊,蔡鞗不由自主拽动缰绳,刚要加的战马又放缓了脚步。
“怎么了?”
蔡鞗疑惑回,绿桃趁他减,忙来到一侧。
“雨天路滑,这……这都快城了……”
不等绿桃话语说完,蔡鞗就知道她想要说些什么,心下一阵苦笑,这些话语几乎就成了常的一部分,原以为是她想说着张氏事
,谁知还是这些话语。
抬臂正要挥鞭,最终还是放缓了马,奔走成了慢跑,数十骑纷纷放缓脚步跟随。
绿桃经粗大,子欢实,却也不是真的很傻,忙转移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。
“少爷,那个张玥儿又跑来杭州,不会还想占海瑞商号便宜吧?”
蔡鞗认真想了下,笑道:“想也是无用,海瑞商号又不是蔡家的产业,想让海瑞商号帮她也不是不可以,但是呢~这得按照市面上的规矩,想要与之前的那种低运输价格……”
“想也别想!”
绿桃小心看了眼他微翘嘴角,心下一阵得意,忙又说道:“那定不会愿意海瑞商号赚了银钱,少爷,你说她会不会向老爷告状啊?若没老爷照拂,官府可能会找了咱们麻烦的。”
“嗯?”
蔡鞗不由一愣,不由转看向紧跟在旁的绿桃,没想到她会问出这个问题来,最终还是摇
不屑。
“阿娘与张氏虽都不是正室,但地位自不相同,张氏在阿娘面前也只能算是个晚辈,向老蔡告状,算得上‘以下犯上’罪过,而这是官场上的禁忌。”
“海瑞商号是外公一手创立,是阿娘的陪嫁产业,老蔡再如何霸道,也不能明着夺了去,别说他是如今的大宋朝太师,纵然是普通家,也不能轻易霸占,老蔡还没无耻到如此地步。”
又说道:“老蔡自去岁重回大宋朝堂,时间太短,年前因盐买扑打压了咱们,虽这事儿老蔡做的不够地道,毕竟咱们的五十万贯银钱是送
了府库的,但再如何的不地道,该赏的赏了,该敲打的敲打过了,已经成了过去式,张氏想要再以此事为借
,必让老蔡不喜,也绝不愿此时家中子嗣斗了个你死我活,真闹大了……所有
都要跟着倒霉。”
想着几个月来张玥儿所作所为,蔡鞗很是不屑挑眉。
“若三兄当面锣鼓相对,老蔡袒护已经成了年的三兄也算正常,可若是那个……一个花魁妾室,又怎比得过老蔡亲生子孙?”
蔡鞗对张玥儿并不是太过重视,妾室就是妾室,受宠也是因美色,若老实低调些还罢,越高调死的越快,他有些不明白,出身花楼的张玥儿应该明白这些道理,怎么看着反而更像是在刻意找死?
蔡鞗想不明白,可他又哪里想到被吊了起来的蔡翛难处。
大宋朝赋税很高,一亩上等田要缴纳两贯钱税赋,即使江南再如何肥沃和一年两季稻谷田地,顶多也就产出八石粮。
亩产八贯,纳税两贯,蔡家这般豪富家有田无数,除了朝廷免去的功名田外,其余的田地也是要纳税的,自己耕种就要拿出两成五的税,租于他
呢?
蔡鞗不知道别的家是如何收取的佃租,却知道蔡府收取七成税赋。
看着蔡府的佃租很高,扣掉两贯钱的税赋后,所得也还没有四贯钱,租种的百姓获得两贯多一点,如此算来也并不算太坑,但这只是最好年景和最好的田地。
朝廷税赋太高,佃租也随之高了不少,不是说什么无良地主,事实就是如此,一年两季,亩产八石粮的上等田,定税就要占了两成五,佃租又岂能低了?
地契在地主手里,官府不会向佃户纳税,因为佃户较穷,会面临收缴不到足额税赋的风险,官府只会直接向地主收缴税赋,大宋朝是个商业资本为王的时代,种地也永远比不得走商更为赚钱,地主往往不敢太过迫佃户,若没
耕种,会亏损的更为厉害,官府可不管你有无耕种,也不会理会田里有无收获,一年两贯钱的税赋必须缴纳。
看着蔡府田地很多,所获并没有令咂舌地步,佃租七成不假,关键是一年能产出八石稻谷吗?遇到了灾年呢?
大宋朝不禁止豪富者吞并田地,甚至鼓励豪富者兼并行为,之所以会如此,就是因为朝廷的高赋税,普通百姓很难承受高达两成五,甚至三成、四成……乃至更高赋税,但豪富者可以承受,有能力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,能够保证朝廷的足额税收。
不得不承认大宋朝的高明之处,或许有会怀疑,如此之高税赋,土地被豪富者兼并,难道就没
钻空子,贪了这些赋税?还别说,还真没哪个敢动了赋税的念
,每年消耗就要高达一亿两千万贯,大宋朝对律法的执行也尤为重视。
看着蔡府万顷田地,每年所获并不是很多,也就一二十万贯账,或许各位看客以为是看错了,万顷田,百万亩田地,怎么着也得收了个一两百万贯才对,怎么着也不能只这么点收
,可事实还就是如此。
百万田不可能全是江南上等田地,也不可能全都耕种稻谷,江南一年两季,每一季最多产四石粮,江北每年只能产出一季粮,每耕种三五年还要歇田休耕一年,税赋却是固定的,上等田夏税征钱两百文,秋税征粮两斗两升,每石加耗两斗,另有二十文子钱、二十文农器税、两斗纳一升义仓税、五十文的牛角牛筋税、一斗税粮纳五十六文的脚费税……等等,这些税赋都是固定缴纳的,好年景还罢,遇到了灾年,朝廷免税还罢,若不免税,万顷田仅亏损就要高达数十万贯,一年亏损,数年挣的钱都要砸了进去,但总得来说,蔡府每年土地收
还是有个一二十万贯的。
朝廷赋税较高,百姓想着法子产出更多粮食,耕种技术提高了,米谷产出多了,粮价相应的也就低于了一石一贯钱的价值,就需要将江南低价粮食通过漕运运送到北方售卖。
但粮食的利润远不如锦帛绸缎,无论运输和储存都不如锦帛绸缎容易,粮食价值又被高赋税拉高了许多,运输贩卖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