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贸易赤字不结束,本就必须不断向美国输出资本,以维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。如果流
美国的资本断流,将可能引发美元的
跌。如果美元
跌,
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则进一步大幅度缩水。因此,除了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,向美国注
资本外,
本已无路可走。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着美元持续下跌,
本机构投资还在不断地大规模增加美元资产的真实原因。
大家都是金融方面的高手,相信这些资料大家也都了解,但是为了接下来的具体作方针,我还是不得不接着说下去,李云笑了笑,继续道。
1987年,面对美元持续且快速下跌,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坐不住了,希望采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,稳定美元币值。于是政府官员在黎召开协商会议,会议的结果是达成罗浮宫协议(LouvreAccord)该协议的主要
是:1、七大工业国应共同合作来稳定汇率;2、七大工业国建立共同磋商机制,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。
本政府为稳定美元做了最大的努力,1987年2月独自降息,将
本利率下调到了2.5%的超低水平,并一直维持到 1989年5月,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,希望通过扩大美国和
本的利率差来稳定美元币值。而美国在此期间连续三次上调利率,1987年9月,艾伦 &;格林斯潘(nGreenspn)取代保罗&;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,他将美国的官方利率上调到了 5.5%—6%。
扩大美两国利率差的政策暂时起到了效果,在1987年—1990年期间,美元稳定回升,从1987年1美元兑120
元的最低点上升到1990年初的1美元兑160
元。
本终于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
子。
正所谓“福兮,祸之所伏”本这一超低利率的政策给未来
本经济带来了致命的隐患,超低利率政策导致了
本
票和房地产泡沫,现在他们正在品尝着自己制造的苦果,我们不过是为了加速他们进食的速度而已。
1987年10月19是美国
市的“黑色星期一”这一天,道&;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00点,跌幅高达20%,冲击波立即波及到全世界。
从经济基本面来分析,此次美国票
跌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美国长期积累起来的经常项目赤字所致。1987年,美国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700亿美元,巨额的贸易赤字需要不断地从国外引进资本,如果外国资本流
因突发事件得不到保证时,将引发金融危机。1987年10月的“黑色星期一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
发。
1987年9月,美国上调官方利率。与此同时,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,联邦德国的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,贝克认为联邦德国这样做违法了国际协调政策,并表示这样是无法确保美元的稳定。贝克的这一讲话引发了证券市场的恐慌,投资者开始在票市场和
票期货市场抛空,引发10月19
的
市崩盘。
面对昨夜华尔街市的崩溃,美元大幅度贬值,
本金融政策当局立即作出反应:政府托市,通过稳定
本
票市场推动美国
票市场的稳定。为此,
本金融、证券和保险的政府主管部门大藏省官员向
本四大证券公司表达了希望他们立即出面大规模买进
票护盘的意向,四大证券公司在第二天
本
市开盘后立即大量买进,虽然没有挡住如
水般的抛盘,但是却极大地缓解了
经225指数的跌幅。与美国、英国、法国和德国的
票市场相比,
本的
票市场跌幅最小。
为了使市迅速从“黑色星期一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,大藏省放宽政策允许各种企业信托基金
市买卖
票,这些“救市政策”使
本
票市场很快从危机中走了出来,继续上涨。
本
票市场的良好表现稳定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,只要
本没问题,美国也就有救了。在“黑色星期一”的应急处理中,
本大藏省表现出的雷厉风行的做法,将
本对美元的极度重视
地留在了全世界的印象中。
本这一做法等于告知天下,除继续支撑美元外,
本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。
在80年代后半期,由于票市场特别繁荣,
本企业通过发行
票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。在80年代前半期,
本制造行业通过发行
票平均每年的筹资额为8000亿
元,到80年代后半期,
票筹资额逐年上升,1989年达到50000亿
元。
同时,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也不断增加,这些债券大都以可转换债券方式发行,或者通过附带认权证使得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。在
票市场牛市时期,发行可转化债券或附带认
权证的债券可以大大地降低融资成本。由于证券融资成本低,导致
本制造企业在80年代明显偏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本
票市场的长期熊市对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是有好处的。美国对
本
票在80年代后半期的非理
上涨感到十分不满,
本
票连续四年持续上涨使
本企业的国内和国际证券融资的成本非常低。
1989年秋天,美国和本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在布什总统的提议下,美
两国就美
经济结构问题进行磋商。面对扶摇直上的
本
票市场,美国在 1990年强烈批评
本
市由来已久的封闭
易和企业集团内部或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相互持
的做法,要求
本企业改变相互持
的做法,并向
本提出具体要求:(1)将
本的银行持
标准由5%降低到2%;(2)取消综合商社不得持有制造业企业
份的限制;(3)强化子公司持有母公司
份的限制。
美国政府的这一招隐藏无限杀机,直指本
票市场长期上涨动力来源。各公司相互持
是
本
票市场的主要特点,也是维持
本
票长期上涨的原因之一。如果
本采纳美国的要求放弃企业相互持
这一做法,将使进
市场流通的
票急剧增加,
价会因此大幅度下跌。
在本,企业间相互持有的
票一般都是长期持有,不会因
价涨跌而轻易抛出,因此,企业间相互持有的
票一般
况下是不上市流通的。
特别是要求本的银行减持企业
票的要求十分险恶。在
本,银行持有大量的
票,并且一旦持有都是长期持有,不会轻易抛出。经过长期的大牛市,银行所持
票的盈利非常巨大,一旦银行抛售
票,
本
票市场必然崩盘。
美国的这一要求足以导致本
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。在1990年上半年,美国的这些要求频繁出现于
本各大主要经济类媒体的
版
条上,给
本
市带来了压力。美国通过美
经济结构问题会议发布的这些信息,使
本投资者理解到原来美国不希望
本
市长期居高不下,投资者持
信心开始动摇,有些对
美政策敏锐的投资者开始抛出
票,
市出现下跌,而后演变成恐慌
出逃,现在
本
市就正处于
跌之中,尽管有政府在护盘,不过相信国际金融机构的进
,全世界的大鳄冲击,即使
本政府拥有再多的外汇储备,也不能抵挡得住这么多的资金吧!
1989年,本东京证券市场还沉浸在“债权国行
”中,
价继续上涨。1989年5月,
本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,但
经225指数对此毫无反应地继续上升。不过,经过分析我觉得,下半年
经指数的上涨有被
作的嫌疑。因为在这段时间里,上涨的
票只是少数的
经225指数的成份
,大多数的
票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显露疲态。
具可靠资料显示,在1989年本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