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※※※
他只是说:“家中有客,回去弄饭!”转身便走。
文景急忙收了那信,跟在赵春怀背后跄踉而行。
滚滚乌云也在逃匿。
大风却轰然而起。
刮得杨柳都弯了腰,披头散发地跟着呼号。
而且风向不定,旋风、顶头风、抽底风吹得人呼吸都困难。
文景撑不住伞,收又收不回来。
大风象要把人连根儿拔起,几乎连人带伞一起掀上高空再抛下来。
文景浑身发冷,接二连三地打喷嚏。
但赵春怀只管自己裹紧了雨衣,低头急走。
身后的爱妻突然变得平淡无奇、毫无光彩、一钱不值了。
当男人的诚实和奉献受到愚弄后,一旦醒悟常常会觉得极其狼狈、极其痛苦、极其残酷!大概赵春怀眼下正是这样的心境。
慧慧的信她还没有看完。
慧慧说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逼迫,文景不明白这指的是什幺。
——进入家属院后,有的家属探出头来问他(她)们大雨天干什幺去了。
他(她)们都支吾着没有回答。
为了维护各自的体面,赵春怀放慢脚步等上文景,俩人象平日散步,并肩走着。
仿佛什幺事情也没有发生过。
但心却离得很远很远。
一时间谁也不能打断或转移对方的思维和情绪。
现在,连文景腹中的孩子对那父亲来说也无足轻重了。
她进门时,那客人正背朝着家门,翻看墙壁衣帽钩上挂着的滴水的雨衣。
文景一激动,失声就喊出了“长红”两个字。
若不是刚刚与赵春怀闹了别扭,情绪低沉,心情也复杂,她可能更加冲动。
说不准会扑上去拉他的手、与他拥抱。
当客人转过身来时,文景才认出他是长红的大哥吴长东。
糟糕!他们俩兄弟长得实在太相象了!这让文景非常难堪、非常窘迫。
原先因风寒而变得苍白的脸膛和脖颈一下就涨成了绯红色。
晶亮的眸子悠忽不定,又羞又愧,根本不敢与吴长东对视。
吴长东替她和长红端烟煤锅、帮她(他)们刷黑板的情景又历历在目,他嘱咐长红的“抓而不紧,等于不抓”的教导还响在耳边,她果真就做了赵春怀的媳妇了……
那张菜盘脸上的眉眼又堆到了一处,使那脸盘更显得宽大了。
他戴了副墨镜遮挡住自己的残缺。
“吴顺子的爷爷去世了。
我们是未出五服的本家。
我回去参加了追悼会。
你婆婆给你捎来些东西。
另外,我还有点事要春怀帮忙……。
”由于墨镜的关系,文景看不清吴长东的面部表情。
可从他爽朗的声调里判断,他并没因她不嫁自己的弟弟而生出什幺嫌隙。
于是她便踱过去解开那包袱。
里面全是未出生的孩子的东西:红兜肚、小衣裤、尿布等。
文景的目光虽然落在这些小物件上,但思绪却完全萦绕着这不速之客、萦绕着他的弟弟吴长红。
“在省城城西,除了咱哥俩,再还有谁能互相帮衬?”他象主人一样很随意地坐在圆桌旁的椅子上,亲切地望着赵春怀。
再说,提倡革命化哩,也没大办!”赵春怀不好意思地解释。
返过脸来还深深地盯了文景一眼。
文景便也忙附和道:“对。
革命化婚姻,没大办。
”
出门在外,乡里乡情,吴长东工作的西山矿区离赵春怀所在的西站又这幺近,这本来是情理中的事情。
可是,为什幺从自己嫁过来二年多不见吴赵往来呢?显然是赵春怀故意疏远吴长东。
那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她的缘故了。
由此推测,赵春怀早就知道她与吴长红的恋情。
那幺,刚才她问客人是谁,他故意不告诉她,便是要察看她出什幺洋相了。
想到此,文景的不悦和愠恼便挂在脸上了。
”赵春怀摆出丈夫的架势对陆文景说,“长东哥还赶晚上八点半的火车呢!”
文景马上感觉到来自故乡的人带来了故乡的音信,亲情扑面。
她一边洗了手准备挖面和面,一边和吴长东拉话,探问家乡的情形。
嘴馋得很。
长红的孩子过满月,做了些油糕,给他送去五个。
他怕家人与他分着吃,一口气把那幺大五个油糕都塞下去了。
”说到糕大,吴长东用手比划了一下。
“上了年纪的人,胃口回转不动,硬撑死了。
”
”文景一边和面,一边接应。
当她听说是吴长红的孩子过满月时,内心咯噔一下,一脸的疑云。
一失手把水倒多了,便不好意思地举着面手,又用左手去往面盆里添面。
吴长东见此情形,忙帮她张好面口袋。
对。
”文景不禁停下和面的手,急切地听候他讲述有关慧慧的详情。
”吴长东从口袋里掏了根纸烟,文景急忙递上火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