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清楚。原因有三点,第一,我跟赵书记还只有一年多时间,就算他要排除异己的事,那都是高层领导的事,大概也不会让我这样一个小秘书知道吧。第二,赵书记到江南省也只有一年多时间,比我早几个月而已,我听说,他到江南省之前,一直在北方工作,对江南省的
况,不是太了解,甚至不熟悉江南省政界的任何
。所谓异己,肯定是工作一段时间接触一段时间后产生矛盾甚至冲突的结果,赵书记既然连熟
都没有,这个异己,从何而来?天上不会掉下来吧。第三,所谓排除异己,肯定要有那个被排除的异己存在吧?这一年多时间里,江南省的
事结构,并没有大的变化。要说排除异己,被排除的
在哪里?如果没有一个
被排除的话,这个所谓的排除异己,是不是一种主观臆测?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对于这句话的后半部分,我所能说的,只有这三点判断,至于前
半部分,即扫黑是假这个话题,我想,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。
他举了好几个例子,比如泸源市大量的假钞流行,泸源市几乎所有从事色业的
,均受一个集团控制。有一个
不堪忍受,想离开那个集团,可身份证以及其他东西,被那个犯罪集团牢牢地控制,她不得不想办法逃走。岂知仍然被那个集团抓了回去,对她进行了毒打,不留神将其打死了。后来,这个集团将她的尸体搬到一幢楼顶,推了下去,制造了跳楼自杀的假象。警方开始的验尸报告是他杀,并且立案侦查,后来又被否定,定
为自杀。她的家
不服,计划抬棺游行,当晚有一伙蒙面
冲到他家,将其家
打,十几个
受了不同程度的伤,家里被砸了个稀烂。后来有网友将此事在网上曝光,事
闹大了,省公安厅决定对此进行调查,成立了一个督查组。死者的家
,却突然改
了。为什么?因为有
上门找他们谈判,给他们两个选择,要么拿一大笔钱,息事宁
。要么继续闹下去,结果可能还会继续死
。他们怕了,挑选了第一个条件。
这样的例子,唐小舟一连举了好几个。而他脑子里,还装着一大堆案例。
最后,唐小舟说,如果不扫黑,这些案子,就会成为永远的悬案,不仅死者的亡魂得不到安抚,还会有更多的亡魂出现。对这样的黑恶势力进行打击,怎么能说是假?退一步说,就算是假的,是搞什么政绩工程,那我要说,江南的老百姓,欢迎这样的政绩工程,欢迎这样的假。说江南省扫黑是假的,或许认为自己搞的就是真的吧,可这么多年,他们的真,为什么一直不能替
家冤死者讨个说法?为什么那些作恶者,仍然为非作歹逍遥法外?这样的真,谁能信是真?老百姓肯定不信。
长者说,你的说法比较特别。发?布\页地址{WWw.01BZ.cc
唐小舟说,是吗?如果是这样,那我可以提醒你们一句。我们的祖宗总结过一句话,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。要么,我是是非
,要么,别
是是非
。我还有一句话,对一个问题的判断,需要信息渠道为基础。整个江南省,还有
比我对全省各市扫黑
况了解更多,掌握
况更全面吗?我相信没有。如果说,任何
的判断,都有可能出现盲
摸象的思维误区和盲点的话,我敢拍着胸脯说,对这只象,我看得是最全面的。别
,如果看到的不是象腿或者象牙,就是别有用心,有意误导。
尽管唐小舟觉得自己的话,应该可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,同时,他也相信,这类调查,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的,不在于被调查对象说了什么,而在于调查者需
要什么。最新{发布地址}?www.ltx?sdz.xyz}尺度的把握,完全不在谈话对象,而在谈话者的主观倾向。对于这次调查,他丝毫不觉得乐观。
几天后,就像神秘而来一样,调查组又神秘而走。
唐小舟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。奇怪的是江南官场,竟然风平静,此前还传言沸沸,直指赵德良,甚至说中央某某某对赵德良非常恼火,已经发话,一定要严肃处理此事。然而,调查组离开之后的一段时间,进
了消息真空期,有关此事的一切说法,悄然消失,唐小舟再看省里的那些领导,全都心平气和,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。
更奇怪的是,唐小舟还听到一种传言,说这个调查组,实际上是赵德良自己向北京请来的。
听到这种传言,唐小舟真想放声大笑,说这话的,政治上太弱智了吧?赵德良正处于政治生涯最艰难的时期,调查组令他如此狼狈,如此被动,他会请一个调查组来给自己制造麻烦?真这样做,岂不是搬起石
砸自己的脚?赵德良为什么要这样做?
赵德良的绪,没有丝毫变化,一如既往地忙着各项工作。
最不安的倒是唐小舟,他似乎被江南官场遗忘了。
既然扫黑行动已经结束,唐小舟应该把那辆车还给公安厅,重新回到赵德良身边当秘书。可是,赵德良并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,侯正德还每天在赵德良那里忙前忙后,并且一直占着原本属于他的办公室。余丹鸿虽然常常见到他,却只是礼貌地点点
,连多余的话,都不想和他说一句。唐小舟有次给杨泰丰打电话,杨泰丰对他似乎并没有从前热
,他便因此懒得多说,只是提出,哪天把那辆天还回去。没想到杨泰丰说,你的扫黑联络员是省委任命的,省委好像没有改变这个任命吧。至于那辆车,是给省委扫黑联络员用的。既然你还是联络员,这辆车,我无权收回。
杨泰丰不收回,唐小舟也不可能开着那辆车到处招摇,他将车停在公安厅院子里,自己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。
唐小舟是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的处长,原本主持处里的常工作。但一开始分工的时候,唐小舟便有明确意见,他本
主要负责赵书记办公室的工作,一处的
常事务,由侯正德负责。原则上,处里的大事小事,侯正德都要请示他或者同他
换意见,此前的一段时间,侯正德也正是这么做的。只不过,事
在后来起了变化。他当扫黑联络员,经常在外面跑,难得回到办公厅,处里的所有事,如果仍然要事事请示他,或者每一件事,都必须得到他的批准,很多工作,便可能耽误
。他当时便将所有工作,全权给了侯正德,由侯正德全权处置。现在,他回到处里上班,侯正德也没有将处里的工作
还给他,甚至提都没有提过。
对此,他感到奇怪,毕竟,他还是正式任命的处长,侯正德不可能不清楚彼此的身份。再退一步说,他对侯正德也不薄,侯正德不可能老占着这个位置吧?除非有在背后对侯正德说过什么,否则,侯正德应该有所行动吧。到底谁对侯正德说过什么?赵德良?不太可能,他大概不会记挂着这种小事吧?更何况,一处属于办公厅,直接上司是余丹鸿。难道是余丹鸿想借助这一机会,将他排除在外?
唐小舟私下里找孔思勤打听过。对于这件事,孔思勤一无所知。
就这样,唐小舟成了省委办公厅最大的闲。
当然,他毕竟是综合一处的处长,他有权召开一个会议,当众宣布,以后处里所有工作,由自己主抓。他要将一处处长的权力收回来,那是轻而易举。问题是,这样做,有意义吗?没有省委书记秘书的实权,一处处长,就只是一个虚职,手太多,
家还认为你在弄权。更何况,没有赵德良支持的话,在一处除非有余丹鸿支持,否则,你就什么都不是。你收回了某些权力,余丹鸿若想再次夺走,太容易了。
有几次,他想找赵德良谈谈自己的事,可是,到了侯正德那里,他又犹豫了,怎么谈?谈什么?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